close

台灣醫療環境受健保制度的影響,導致許多醫院經營獲利減少;相對而言,隨著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起飛,人民的所得提升,對醫療需求也日益增加,許多台灣醫院看好中國的醫療市場而前進中國。但從個人的經驗來看,由於大陸至今尚未脫離「人治」色彩,包括醫療制度以及醫療風氣壞,台面上的薪資太低,台面下高得離譜,想要投資大陸醫療,目前時機未到。

兩年前,當時中國為拉攏台商,選擇大陸東南沿海某一地推動所謂的,喊出「共同規劃、共同開發、共同經營、共同管理、共同受益」,積極向台灣招商;當時陸方刻意凸顯「五個共同」,也就是希望與台灣共同規劃、共同開發,因而向台灣廣發英雄帖,重金挖角台籍菁英當「領導」。在因緣際會下,我在去年3月受邀前往當地考察。發現當地40萬人口 ,只有兩家二級醫院,醫療軟硬體仍屬非常落後,且都缺乏腫瘤科,遠遠不能滿足居民需要。

個人原本認為那是一個開發癌症治療的處女地,或許可以在對岸建立一個腫瘤治療的「品牌」,把我們台灣在臨床治療包括化學治療、放射治療、腫瘤免疫、微環境調控與營養調理等領域所累積的經驗,由訓練良好的年輕醫師群提供「一籃子」的服務,做一個標竿給大陸人看。也可以將合適的病患透過一個舞台轉介回台灣作更進一步的治療,雙方獲益。

據我所知,大陸在治療癌症的硬體設備上,其實不比台灣差,並已在重點地區擁有質子治療儀及重離子治療儀,但由於癌症病患為數眾多,且設備有總量管制,平均每約100萬人口才有一台直線加速器,台灣則是平均10多萬人口就有一台直線加速器;不過,就治療品質而言,對岸由於臨床治療的負荷量極大,根本毫無治療品質。

以鼻咽癌為例,大陸患者平均要等待一個月才能獲得治療,即使接受化療或放療,大陸的病人每天每次都要重新掛號搶位子,醫院到目前仍缺乏服務病患的概念。當初的構想即是,如果能在大陸建立一個台灣「品牌」的概念,並移植台灣臨床治療癌症的經驗,透過團隊支援大陸的二線醫院,相信可以令對岸刮目相看。 不過,我在後續與對岸官方接觸的過程中,卻發現這個「綜合實驗區」即使對很多行業開出許多優惠條件,但對醫療卻仍然是中央說了算,地方只能「說一套,做一套」,例如:對岸同意台灣貨品入關可以免稅,但醫療儀器呢?新設的醫院可以使用台廠的藥品嗎?還有台灣的醫護人員到對岸執業,可以直接換照嗎?面對這三個問題,當時地方官員無人可以答覆,顯然醫療是需要大陸高層才可以拍板定案的事情。

另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是,對岸要求我們興建腫瘤中心需自籌資金,包括直線加速器等儀器及病房設備粗估要新台幣1億元,但股東實在不好找,需專任台灣醫師,也非常難找到相互同意的條件;另外,由於大陸法令明文不允許醫療外包,不能承攬單一科別,院長說可以不代表合法,加上許多事情總是院長說了算,對方如果把我們認定是廠商,屆時拆帳,延遲付款等一大堆麻煩,豈不死路一條?

最後,我決定放棄規劃了。 這兩年,這個「綜合實驗區」已陸續蓋起大橋、高速公路,聽說已有一家三甲醫院正在加緊建設中,至於其合作對象為何,是否為台商,就不得而知了。

綜合言之,儘管大陸的醫療產業被列為未來第五大的明星產業,但國內醫界及相關業者若要前往投資,一定要謹慎、完整評估,再決定是否西進,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。其次,由於大陸官方對於台資醫院仍然或多或少會有限制,醫療科外包更是困難。加上在醫療保險的取得受到拖延、以及醫院設立位置較為偏僻,以致造成當地民眾就醫較不方便,資深醫師無法專任,年輕醫師對大陸人吸引力不夠,這也是台資醫院要與大陸現有醫院相抗衡,必須考慮到的問題。

主任tomo機前-3 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r. 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